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劉麗娜 金旼旼)摘取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國桂冠的消息令2014年中國經濟開局振奮。在關註中國的海外觀察家眼中,外貿再上層樓說明,中國經濟有著強大的自我調適能力,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世界發展帶來更多紅利。
      2013年中國進出口商品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毫無懸念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這是自200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後,中國在國際貿易領域最受矚目的又一里程碑。
      “中國經濟總量只約為美國一半,但貿易額卻超過了美國,這非常了不起。”華盛頓智庫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這樣評價。
      許多海外媒體觀察到,去年中國外貿成績得之不易。英國《衛報》稱,這一貿易成就是在中國經濟減速背景下取得。《金融時報》分析,除了經濟放緩,中國還在進行結構改革,勞動力和融資成本上升。
      從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僅206億美元,到如今的4.16萬億美元。《金融時報》進一步評論,“過去30年,每隔約4年,中國貿易額就會翻番。”
      數字變化預示非凡意義。明眼的海外專家看到,在數字背後,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與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而推動外貿升級又是中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一環。出口方面,在保持傳統出口優勢的同時,要“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進口方面,要“擴大國內轉方式調結構所需設備和技術等進口”。201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新一年的中國外貿作出部署。
      實際上,在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執政首年,對外開放新戰略已然呈現。自貿區談判、投資協定談判、加強“走出去”,推進海陸兩大“絲綢之路”建設。中國進出口商品在升級,服務貿易也在上升,在周邊、區域及全球經濟貿易合作關係中更加活躍。乘外貿和開放之潮,中國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商品,帶來服務,也帶來就業,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發展新機遇。
      匯豐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勛日前說,中國海外投資不斷增加,部分資本進入美歐市場購買先進技術,還有資本投資非洲和拉美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後將會看到由中國的海外投資所驅動的南南貿易新模式。
      BBC稱,“中國的貿易數字看起來非常健康,其背後支撐因素也是結構上可持續的。至少短期內,看不到這種趨勢會發生明顯逆轉。”英國《電訊報》更是斷言,“有充足理由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將保持頭號貿易國地位。”
      不過,居安思危,一些海外輿論指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專家詹姆斯·豪爾說,商品貿易數據的規模只是故事的一面,另一面是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以及貿易結構競爭力仍有待提高。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指出,中國貿易相當大的份額仍是來料加工,其“增值微薄”。美國《福布斯》雜誌和“市場觀察”等專業分析機構則認為,中國外貿數據的準確性還有令人懷疑之處。
      同時,置於歷史的時間軸,對比英國和美國過去兩個世紀分別作為全球貿易擂主的經歷,不難發現,中國在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的軟硬實力方面還有很大差距。這是未來更長時段,中國對外開放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短期來看,積極的外貿對中國經濟起到正向激勵。德意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馬駿日前大膽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可達到8.6%,外貿環境好轉是一大原因。
      展望未來,可以預見,透過外貿之窗,穩健而開放的中國經濟蘊含的巨大機遇能夠更多地為世界感知和分享。  (原標題:外貿"大時代"的中國經濟之一——外貿新里程增益開放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xmxhwlhmx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